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50章 你说谁是莽夫啊?  (第3/4页)
如巩昌府灭门案。”    “只要查出真凶,这奏书的价值便只剩在刑部案牍库中吃灰。”    “这样,保密起来就容易多了。”    “况且,姐夫没看出来这种模式的好处吗?”    朱标愣了愣,随即恍然到:“你的意思是,时时抽调一些基层官吏,培养官员?”    常升哭笑不得反问:“虽然是个办法。”    “但这能培养几个官员?”    “真想培养几个独挡一面的,哪个不得在这呆上个一年半载。”    “能顶的上六部五寺的缺?”    “真要补缺,还得如科举一般,让补上来的基层官员自发学习,大浪淘沙才是。”    “好比科举的教材是四书五经。”    “这些奏章,不就是基层官员的“经史子集”吗?”    “而让姐夫专门挑出来,交由内侍誊抄的奏书,姐夫不觉得,很适合充当太孙搭配经史子集讲学的实例吗?”    在后世,因为信息大爆炸。    很多政府文件都在网络上公示。    机密的红头文件,基本也不会落到档案室保管。    所以档案室几乎成了得罪了上司的愣头青,以及斗争失利,被“流放”之人养老的地方。    可放在明代。    全国政务向朝廷集中。    所有的政治动向,施政方略,乃至于皇帝的性格偏好都能从朝廷的奏章中窥探一二。    说案牍室是新晋官员快速融入官场的必刷之地也不为过。    只是,此前从未有谁这么在意过它就是了。    霎时间,朱标的脸上浮现了一抹血红,他忍不住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