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427节 (第4/6页)
论证工作中表现出的独裁态度,好多细节的敲定也并不做解释,让刘明坤心里对王浩很有意见。 现在就完全不一样了。 刘明坤提起王浩就竖起大拇指,还和其他人说道,“你们没发现吗?我们在设计论证的时候,王院士参与了每一个部分,而且都是一手敲定了设计方案。” “他为什么这么做呢?告诉你们吧,很多方面,他甚至都不屑于解释。” “那些对他来说太简单了,可能在他的想法里,那些根本不需要解释,是一看就懂的。” “很明显,咱们都不是天才,最少智商上……没有达到王院士的理解,所以才会对他产生误解。” 其他人听到刘明坤的说法都表示同意。 王浩是谁? 那可是公认的世界第一的数学家、物理学家。 说王浩的智商世界第一,根本没有人会去反驳,他们不能理解王浩也是很正常的。 相比王浩,他们就都是普通人而已! 差距太大! 研究组的成员不只是对于王浩的态度有所转变,他们在工作中颇有一种用心学习、理解的风气。 现在整个研究组正在重新审视设计的原稿,针对负责的每一个部分设计进行理解。 他们需要时间来理解这些内容。 只有对设计完全理解,通透,知道为什么这样设计,知道设计会造成什么结果,后续出现故障或其他情况时,才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修改。 这是很重要的工作。 如果能完全理解设计每一部分的原理和功效,后续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