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532章 吴家渊源 (第2/4页)
,已经是人人一挑茅山新榨茶油。 一炮响后,从此一发不可收拾。 茅山茶油从此走出茅山,成为富贵人家才敢享用的人间富贵油。 三年过后,吴家便赚下了千万财富。于是斥资在茅山城里建了一条吴街。也就是今天的老街。 许一山闻听老街与茅山茶油居然扯上了关系,不觉多留了一个心眼。 吴家家业,当时在茅山城里数一数二,是一家以生产、销售茶油为主的家庭作坊。据说,当时茅山城里,有将近一半的人是吴家的长工或者短工。 吴家人仁心宅厚,从不亏待下人。因此赢得了吴大善人的美誉。 适逢战乱,举国皆兵。茅山地处偏僻,并不热衷国事纷乱。 吴大善人站出来振臂一呼,“凡当兵吃粮者,家中若无男丁,皆有吴家赡养。若抗战身故,吴家按人头,每人五百大洋。” 茅山人都感吴大善人诚实可靠,纷纷将子弟送去当兵。 吴大善人安排大儿子领兵五千,配齐当时最好的武器枪械,投奔抗战一线。 三年下来,茅山出去的五千壮士死伤过半。却也创造出了无数战斗经典,一度被誉为王牌军队。 吴家大儿作战英勇,身先士卒,被提拔为少将师长。 无论茅山子弟在何处牺牲,吴师长都会派人将骨灰送回茅山安葬。 吴大商人也践言,但凡接到丧报,必率全城百姓出城三里迎接英魂归来。事后,依言抚恤,决不落空。 再后来,老吴提供的史料就开始变得语焉不详。 寥寥数语,简单描述了吴少将最后一战,饮弹自尽。 至于尸骨所存何处,一概没提。 但点破了最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