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62、基层 (第4/5页)
看了看三儿子,老三一脸羞愧,王玉兰意思很明确,离了娘你就是不行。 李和走完父母两边亲戚,还是每家老人照例留了200块钱。 虽然钱是给自己亲爹妈,可王玉兰心有怨气,对这个钱不怎么情愿,也不是不孝顺,只是老太太老爷子偏心儿子太紧,闺女跟捡的没两样。 李和还在发愁怎么兑现给老四的承若,找供销社上班的同学? 初三的时候,何军来了,李和的自行车票算是有了着落。 何军因为几篇支持大包干的文章,被划分进了改革派,有一篇文章进了省报,引起高度重视。 县里领导班子还在讨论的时候,方集公社书记脑子一热心头一涌,当即表示支持何军这篇文章,带头开了先河,包产到户。 日历掀了一张又一张,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地过去,一天比一天过得慢,一天比一天更沉重,成绩终是要揭晓的。 结果去年产量全县第一,也是全县第一个超额完成交公粮任务的。 全县引起了轩然大波。 “你是说县里要调你到农业局,省里要你到参事室?“,李和目瞪口呆,这个外挂开的有点大了,何军才30不到,正常来说,从干事到科级,算是堂而皇之的进入了公务员队伍,跟官搭上边。 按规定,只要你好好“为人民服务”,3年就可以从科员升至副科级,再3年到正科级。 “我还是最终听从组织安排,不过我还是想听听你意见。你脑子比我活。”何军虽然谦虚,可还是掩饰不了意气风发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